Ultramarin

盖量其才一宜休,揣其分二宜休,耄且聩三宜休。又少而惰,长而率,老而迂,是三者非济时之用,又宜休也。

埋骨



不自量力的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缅怀。




希望先烈不要怪罪于我的自作主张,过于不成熟的悼念。



逝者安息,生者图强。







2018年12月13日。我来到这个城市的第三年。我已经跟随这个城市,在这一天,疼痛了不止三次。



如果我没有来这里上学,会是什么样子?

大抵像我这种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人,不到12月13日防空警报响起的时候,才会一拍脑袋感叹一句“哦,今天是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啊”也就这样过去了,南京,在我的眼里,也可能只是一个六朝古都,南京给我的印象可能还是泊秦淮里,红绡帐暖,不知愁为何物的乐土。



可是我来到了这里,切身得感受了这座城市之后,我却发现,这座城市,可能代替了整个中国,承受着不能忍受的疼痛。



有人说,南京并不是一个欢乐的城市,我曾经是不信的。但是当我真正的走过雨花台,走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走过挹江门,走过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纪念碑时,我的脑子放弃了思考,我连解说的文字都几乎看不下去。明明脑袋放空了,可是心里还是难受,眼眶不由自主的酸涩。



那是没有来过南京的人,无法体会的重压。像我这种平庸之辈,是没有去深究这个事件的权利的。因为仅仅是我们所能看到的皮毛,我已经快要承受不住。我不敢想那位勇敢的华裔女作者,是怎样承受住历史的残酷的。



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惨绝人寰的毒气室,而不知道1937年那个冰冷的凛冬,在中国,在南京,三十万亡魂这一道永远没有办法忘记的伤口呢?



又有人说,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那片土地,不应该有任何欢声笑语,任何鸟语花香。亡灵还在徘徊,逝去之人的尸骨和愤怨之上,怎么又能有生命呢?



那我说,如果这个样子,可能南京也是一片荒凉。南京的每一寸土地,都已经被鲜血浸透,南京的每一株梧桐,都曾经被染上血色。纵使六朝古都又怎么样?自从1937年12月13日起,这个昔日富饶的,无忧无虑的南京,就已经被无辜者的血液泡透。



从那个时候开始,南京,就已经再笑不出。



又有人说,单单是这一天的手指动一动,转一转说说,又能有什么呢?过于快餐化的文化,使得很多人都觉得,这种类型的缅怀,是对于这场劫难的侮辱。说说不过是过眼云烟,看一下,就过去了,我们可能为此难过,可是也就是轻描淡写的刺痛,来的快,去的也快。



我不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以怎样的心态来揣测青年一辈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缅怀,我也不敢代替所有的年轻人反驳他,可我相信会有记着他的人,还会有为他们流泪的人,还会有太多太多的人,通过今天,通过我们动动手指转一转得说说,而知道这件事,知道30万亡魂的血债,知道在美丽的南京城,这座青砖黛瓦的城市里,曾经都是大片的刺目的红。



公祭日,不是过眼云烟,而是伤口上锋利的刀刃。总有一些伤口,永远没法愈合,而我们,却甘愿在每年的这一天,在那鲜血淋漓的伤口之上,再刻下一道血肉模糊的印记。



南京的人啊,是不害怕鬼的。因为我们都知道,是迷途的亲人,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评论(2)

热度(31)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